快捷导航

成功的家庭教育,除讲事理,还可以这样做

2019-10-25 09:08| 发布者: 一掬清茶| 查看: 1199| 评论: 0

成功的家庭教育,除讲事理,还可以这样做

近期在整理励步之星优秀学员的资料,发现了一个相似度很高的事情。

绝年夜大都的家长谈到如何让孩子热爱英语学习的时候,都是说自己会在日常生活中和他用英文简单对话、有意识的给他看英文版动画、听英文的有声读物、看英文绘本等。

这不由让小编想起了自己还是学生,学英语的那个年代,身边家长、老师都告诉我们:学习英语你要多读、多听、多记忆,不要惧怕开口,流利、标准的口语是一次次练习得来的。

可是,单词依旧不想记,口语依旧不开口,听力一知半解也只听一次。

这就是我们常说的,事理都懂,就是做不到。

细究这其中的原因,其实就是我们将事理讲给了孩子,却没有给孩子一个可以练习、实践的机会,没有一个让他感兴趣、想开口的契机,没有行动,体会必定不那么深刻,没有引导,事理自然就成了唠叨。

卢梭在《爱弥儿》里提到的:跟孩子讲事理是最无效的教育。

那么,除讲事理我们该如何有效的告竣教育目的呢?

成功的家庭教育,除讲事理,还可以这样做

讲事理不如让他做


测验考试的感悟比听说深刻


我们在孩童时,总是感触感染到怙恃无处不在的目光。所以当我们开始为人父、为人母,就想在孩子身上倾注所有的爱,总有无尽的“年夜事理”要告诉他。

害怕孩子遇到困难、遭遇风波,就告诉他哪里可以遁藏。

害怕孩子走了弯路、遇崎岖,就和他说哪条路才是坦途。

实际上,这样做的结果只有两种:一是孩子更加叛逆,偏偏和你唱反调;一是孩子愈发胆寒与懦弱,小心翼翼。

让孩子去经历、去测验考试、去面对才会使他明白生活、成长的真谛。

泰国一位妈妈面对孩子的厌学,心平气和告诉他:你可以选择不上学,可是必须去工作,一个人不克不及无所事事。

于是带着他去收集塑料品和易拉罐,依照市场价格跟爸爸妈妈换取生活费。

当辛苦了一天只换得2泰铢,不敷买5泰铢的冰激凌,不敷换15泰铢的燕麦,更不敷支付回家的车费时,他才晓得,他应该好好上学。

有一部片子叫《奇迹男孩》,讲述了一个叫奥吉.普尔曼的男孩,他天生面部畸形,降生后共做了27次手术,但依旧无法酿成普通人的模样,他经常戴着头盔,孤独也敏感。

成功的家庭教育,除讲事理,还可以这样做

在奥吉10岁之前,一直是他的妈妈在家中教他学习,五年级的时候,妈妈决定送他去学校,虽然爸爸十分担忧他适应不了,但出于让他体验正常学生生活、融入集体生活的考虑,还是将他送到了学校。

在学校中,他经历了冷笑、排斥、欺凌,他感应了自卑与孤独,他会难过,会再次带起他的小头盔,却也用自己的善良与宽容收获了友谊,取得了年夜家的认可,成了家人、同学、老师的小太阳。

不经历一天的工作,泰国小男孩不会理解自己为什么要去上学。

不经历学校的生活,奥吉也不会明白现实生活究竟是什么样子。

这两位妈妈都可以给孩子讲事理,讲生活的不容易,可是最终都选择了让他们自己去体验,去测验考试。

教育历来不是一个讲事理的过程,而是一个让孩子去体会的过程。

看和听就像是积木的说明书,只有脱手才可以掌握如何搭建才能更稳固的事理。

成功的家庭教育,除讲事理,还可以这样做

讲事理不如立楷模


怙恃的行为远比想象的重要


很多家长说,孩子就是不听话,苦口婆心告诉他下学之后不克不及一回家就扔了书包,拿起手机就开始玩,不但影响学习还伤眼睛,但每日防不堪防,一不注意就拿起了手机。

这已经成了很多家长的困扰,但你有没有考虑过这背后的原因?

民国教育家张武龄家有四个女儿,年夜姐张元和是昆曲名家,二姐张允和是杂志主编,三姐张兆和是著名女作家,四姐张充和在哈佛执教20余年。

四个姐妹都是那时的才女,那张父是怎样培养的呢?

张武龄秉承诗书教育,他在家中设了几间年夜书房,四壁都是天花板高的书架,分门别类摆满了书籍,每天他都要在这里念书看报。

孩子们看着父亲天天伏案阅读,手不释卷,自然也沾上了书卷气,也想同父亲一起了解书中的世界。他们随意收支父亲的书房,自由翻阅各种藏书。在书的海洋中遨游,尽享“悦”读时光。

著名作家杨绛先生在百岁之际,接受《文汇报》采访时,谈到教育:

成功的家庭教育,除讲事理,还可以这样做


我体会,“好的教育”首先是启发人的学习兴趣,学习的自觉性,培养人的上进心,引导人们好学,和不竭完善自己。要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教育,让他们潜移默化。这方面楷模的作用很重要,言传不如身教。

我自己就是受怙恃师长的影响,由淘气转向好学的。爸爸说话入情入理,七步之才,《申报》评论一篇接一篇,浩气冲天,掷地有声。

我佩服又好奇,请教秘诀,爸爸说:“哪有什么秘诀?多念书,读好书罢了。”

妈妈操劳一家年夜小衣食住用,得空总要翻翻古典文学、现代小说,读得津津有味。我学他们的样,找父亲藏书来读,果然有趣,从此好念书,读好书入迷。

所以,那些孩子一进家就摸手机的家长,你是否该反思下,你是否下班一到家就开始刷微博、看抖音、点赞朋友圈呢?

孔子曰:“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虽令不从。”

想让孩子爱上阅读,与其讲念书能开阔视野、念书使人成长等事理,不如拿起手边的书,让孩子看到你在享受念书的过程。

家长的楷模作用是潜移默化的,以身作则、亲身示范是最有力量的。这也印证了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所说的“教育的素质”: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,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,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”。

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,先让自己朝着这个标的目的努力吧!

成功的家庭教育,除讲事理,还可以这样做

讲事理不如善引导


事理这样讲孩子更接受


心理学家皮亚杰在“儿童自我中心论”中说:孩子只能从自己解缆看世界。

所以想要给孩子讲事理,就要知道孩子认识世界的解缆点—兴趣

片子《三个傻瓜》中说:当你把你做的事酿成一种兴趣,久而久之,你会变得优秀。当你变得优秀,成功就会来追随你。

同样,当一个孩子觉得这个事情有趣,他自然会去做,并且会做的很好,不消你讲太多的事理。

成功的家庭教育,除讲事理,还可以这样做

励步之星首届冠军Debby妈妈在接受采访时暗示,Debby在励步学习英语8年时间,很年夜水平上是因为孩子自己热爱。

Debby3岁时,刚到励步学习,有点难以融入课堂,有些不适应,启蒙老师是Hedi老师没有强硬的要求她该怎么做,而是根据孩子不合的性格特点,不合的情况,对孩子做出不合的引导。所以在Hedi的引导下,Debby进入教室发现,“原来上课还是很有趣的”,于是就越来越喜欢学英语了。

关于念书,Debby妈妈暗示也是孩子逐渐发现念书的乐趣,从一开始励步课本,到简单绘本,再到现在自力看《哈利波特》《纳尼亚传奇》这类章节书,阅读对她来说是件很有趣的事情,是一种享受,就像穿衣吃饭一样成了生活的习惯之一。

第二届励步之星冠军Damon妈妈接受采访时同样说道:Damon学习到第三年的时候,老师会要求他们默写单词,背诵句子,他觉得很枯燥,他有点矛盾。后来主教老师Chris就改变了教学体例,要求我们在家和小朋友一遍听音乐,一边和小朋友手舞足蹈把故事表达出来,或者是通过角色饰演之类的亲子游戏把故事演绎出来,他又开始慢慢慢慢又喜欢上了英语。

在现在的励步班级中,Chris老师每周城市给小朋友们一个机会,做一个命题演讲,他们就会你追我赶,学习空气越来越强,学习兴趣也越来越浓,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。

两位萌宝都十分的优秀,妈妈同样没给孩子讲过太多生硬的事理,而是通过主教老师的引导,让孩子发现学习、念书、演讲的乐趣,孩子自然而然快乐学习,快乐成长。

讲事理也是一种艺术,不是将所有事理喋大言不惭的灌给孩子,而是需要怙恃带着孩子去看到事理、罢休测验考试、亲身示范、多加引导,这样孩子才能体会事理,真正地理解事理,进而形成他的世界观、人生观。

做一个讲事理的怙恃很重要,做一个会讲事理的怙恃更重要。

添加老师微信

教学老师

教务老师

咨询电话:

0318-2188865

机构地址: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区和平路与榕花街交叉口金辉大厦226

邮编:053000 Email:minde0318@163.com

Copyright   ©2021-2025    ( 冀ICP备16003458号 )|网站地图|冀公网安备 13110202001225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