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.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,公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?怎样做?(1)公民为什么要自觉参与……?①必要性:我国国家性质、人民地位、公民权利。②重要性:第一,对公民——有利于增强主人翁意识,提高政治参与的热情、能力,真正 ...
1.从政治生活角度分析,公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?怎样做? (1)公民为什么要自觉参与……? ①必要性:我国国家性质、人民地位、公民权利。 ②重要性:第一,对公民——有利于增强主人翁意识,提高政治参与的热情、能力,真正行使(实现)自己的民主权利。第二,对社会或国家——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和地位,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,现代化及各项事业的发展。 (2)公民应如何参与政治生活? ①内容:行使民主权利,履行政治性义务;参与民主选举、民主决策、民主监督、民主管理等。 ②要求:宏观上把握——依法有序的参与;中观上把握——坚持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则;微观上把握——各种民主方式的具体内涵、途径(渠道)和要求。 2.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?政府怎样做某一件事? (1)政府为什么要做某一件事 ①国家性质决定和政府性质决定。 ②是政府为人民服务宗旨和贯彻对人民负责原则的需要。 ③是政府某种职能(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社会公共服务)的内在要求。 ④是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、践行“三个代表”的需要。 ⑤是推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需要。 (2)政府怎样做某一件事? ①履行职能: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能,把该管的事情真正管好。 坚持原则: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。政府应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,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,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。 ③依法行政:坚持依法行政,才能提高行政管理水平。 ④接受监督:建立健全制约和监督机制,自觉接受人民监督。 ⑤民主决策:审慎行使权力,坚持科学、民主决策。 3.人大代表为什么这样做或怎样完成一件事? (1)法律地位(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) (2)是行使权利的表现(职权:审议权、表决权、提案权和质 询权) (3)是履行义务的需要(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,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,听取和反映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,努力为人民服务,对人民负责,并接受人民监督) (4)体现与人民的关系(产生、负责、服务和监督) 4.如何运用唯物论的知识分析问题 唯物论常用的观点: (1)物质决定意识,意识是物质的反映,要求我们一切从实际出发,实事求是。 (2)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。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,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。要求我们自觉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,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。 (3)规律具有客观性,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,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,按客观规律办事。尊重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,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规律的条件,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。 另外应注意的观点: (1)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;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。 (2)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。 (3)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。 (4)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。 5.如何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问题 认识论常用的观点: (1)实践决定认识。实践是认识的来源,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,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,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。 (2)认识具有反复性、无限性和上升性,要求与时俱进、开拓创新,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、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。 另外应注意的观点: (1)实践的基本特征:客观物质性、主观能动性、社会历史性。 (2)真理是具体的、有条件的。 (3)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,正确的认识对人们的实践起促进作用,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。 |